严冬步步逼近,一场“气荒”却席卷中国,席卷欧洲,进而遍布全球,取暖成本暴涨,温暖无法保障。清洁能源替代势在必行,“煤改气”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众多业内人员纷纷想到“煤改电”,那“煤改电”能不能扛起大仍,守住我们的“蓝天温暖”?
“煤改电”会不会很贵呢?
我们就从电能的“经济性”方面来算一笔账。
在普遍的印象中,无论是建设投资还是使用成本,电采暖都会高于其他采暖形式,政府也会面临更多的财政补贴压力。如果只进行简单的直接对比,这种印象是成立的。但是如果进行一下全面的通盘的考虑分析,这种印象则是片面的,电采暖的这种“高”投入有其合理性并会带来更高的回报。
其一环境效益的高回报。由于电能零排放的特性,可以在需求侧从根本上彻底免除治理环境清洁大气的资金投入。
其二规模化效益的高回报。在供给侧,电能由一次能源转换为二次能源的过程中当然会产生排放,由于是集中规模化生产,无论是能源使用效率还是排放治理效率,都要远远优于其他能源的分散式消费。
其三免除中间环节的高回报。使用电采暖,电能从生产厂房直达使用终端,没有中间环节,不需要道路运输物流配送,不需要压力容器仓储保管,规避许多风险。
其四惠及民生的高回报。作为关乎经济民生的基础设施,电网建设改造到位后,每户的负荷水平可达到6-9kW。不但可以满足生活所需的各种能源需求,对于农村地区,还可以满足小型的生产需求,使农村电气化成为现实促进农民致富提升生活品质。
其五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回报。目前,在终端消费领域的能源供应商大多为地方国企,唯有电能是央企。按照责任划分,如果采用电能即可获得来自央企对地方的大额投资,可大幅缓解地方政府的直接投资压力。而且,伴随电采暖而来的电网建设改造升级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能源动力。
煤改电供暖可行性
1.充足的煤改电供暖能源条件:
1) 经济新常态下电力生产递增,为以电为供暖热源的方式提供充足的能源。
2)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第一产业用电过剩,民生用电充裕。
3)城市开发项目进度放缓,已建成项目使用不足,用电强度低于规划,也需寻求新的用电出路。
4)根据能源发展的规律,电能作为热源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投资大、周期长、惯性强,一旦投入实际运行,将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为保证火电能源生产的投资效益,部分地区(新疆、内蒙)采取保火电、压风、光电上网的措施。
5)电网遍及城乡各地,获取便利
2.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与支持
1)为解决集中供暖热源不足问题,各地政府出台相关用电政策,推动电供暖(煤改电等)
2)在城市的生产、民生用电不平衡,谷电富裕背景下,为保证社会经济效益,实行峰谷电价,鼓励使用谷电
3)各地政府对煤改电与设备改造及用电价格补助
煤改电供暖优势多
1.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求热源多元化;
2.能源的可靠性与可获取性,较好符合环保要求;
3.政策引导、推动、经济支持;
4.建筑节能、相关节能技术与设备支持下推动行为节能,实现降能耗、降费用;
所以,在当前的供暖需求增强,环保趋严,电、燃气供应相对宽松,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电供暖技术发展的条件下,煤改电有其合理性与经济性,可实现节能与减排,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获得明显发展;正确认识、评价价煤改电,推动煤改电。
被如此信任的“煤改电” 进展如何?
据了解,根据预测,北京地区电网冬季最大负荷预计将达到1860万千瓦。国网北京电力调控中心系统运行处处长周运斌分析,这一数字同比去年增幅10.59%,其中采暖负荷预计占近40%。
北京采暖负荷同比增加约12%
在这场“蓝天保卫战”中,电能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受到青睐。据统计,2017-2018年采暖季,北京地区“煤改电”户数已达到百万户,每个采暖季可减少散煤燃烧386.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04.12万吨。“煤改电”始于2003年,北京启动东、西城文保区“煤改电”工程,“煤改电”首次走进首都百姓家庭。2003年至2015年,首都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2013年,北京“煤改电”向城区周边延伸。据了解,2017年,北京地区煤改电用户已累计突破100万户。
由此看来,业内人士纷纷认可支持,“煤改电”益处多多:有助于整体节能,有助于减排和雾霾治理,还可以缓解电力过剩,支持清洁发展,相信在政府政策引导和财税支持下,“煤改电”也可以肩抗大任,守住我们的’蓝天”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