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依太行,西傍汾河,这里是曾经“汇通天下”的平遥古城。随着山西省“煤改电”试点工程在晋中顺利推进,平遥这座古城寻回了往日的蓝天。
小院里用煤炉取暖成历史
平遥古城多四合院,蜂窝煤成为居民过冬的重要材料,依靠小煤炉取暖、做饭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但今年,家住平遥市站马道街的王建中大爷家变了样,屋里没生炉子,却暖意融融。“现在这屋里亮堂多了,也不用大冬天出去烧火了。”王大爷赞不绝口。这种改变换来了干净亮堂的居住环境,也避免了冬天户外寒冷取煤之忧。
“‘煤改电’工程不但是山西省试点工程,更是关系到古城老百姓冬季取暖的‘暖心工程’,一定要跑赢时间。”晋中供电公司负责人在该公司重点工程推进会上多次强调。
与时间赛跑,倒排工作进度。晋中供电公司规划部门从前期规划建设、经营调控等多个角度出发,合理规划线路走向、路由路径,提前介入项目前期,提高前期可研、勘察、设计等工作的深度,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物资部门实施“一对一”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联系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物资部,同时积极协调供货厂家,督促厂家生产进度,确保物资及时供应,根据物资到货情况加快工程进度;属地单位在施工期间,每晚7点30分静态梳理工程进度,动态协调扫描影响工程难点,通过实时对接地方政府施工环境,实际量化施工进度,24小时不间断轮换施工,将原本9个月的工期压缩到2个月,提升施工效率70%以上。
胡同里的经济账
算盘一打心里明,晋商遗风胡同里的“精明人”算了一笔经济账。
“每天晚上10点钟至早上6点钟的晚间低谷电时段运行,每千瓦时电费0.3元,政府补贴0.2元,每天实际电费支出不到9元;用煤取暖每天需要19块蜂窝煤,每天的费用超过18元。这胡同怎么也得有70到80户人家,这还没算煤炭的搬运费呢!”
一条胡同,一拨算盘看得见明白账。“古城地理位置特殊,城内文物多,营业商户多,居民多,我们必须精心做好设备选址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时间。”平遥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平遥古城素有“72条蚰蜒巷串全城”的说法,现有常住居民7500户,商业用户2000户,多点施工既提升古城内施工速度,又减少了古城居民施工停电时间。属地公司建立市、县“煤改电”微信群,及时发布工程难点,根据施工进度提前制定停送电方案,组织5个施工队进行停送电流程的模拟演练,熟悉操作流程,确保每天停送电工作顺利完成。
目前,施工队伍已经选址箱变、环网柜、分支箱、杆塔基础73处,敷设管网100千米,相当于绕古城20圈。
古城不见炊烟
胡同经济账算得清楚,而“煤改电”工程的环保、安全效应也日益体现。
“‘煤改电’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山西实际、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对改善古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平遥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今伟谈到“煤改电”工程时说。
根据“煤改电”工程现场实际摸排情况,晋中供电公司联动当地政府,建立市政、城建部门合署办公制度,协调解决由于工程改造涉及路径走廊及变压器占地、道路破路施工等问题。该公司坚持“内转外不转”机制,加快业扩报装资料、流程的内部流转速度。为方便街道办下班后查询信息,平遥供电公司安排专业人员,随时进行信息查询,政企联动全天候对接客户统计及施工事宜。据预测,“煤改电”工程项目实施完成后,古城内将新增负荷1.2万千瓦,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8.38千米、低压线路33.52千米、接户线22.5千米,新增智能电表1000块,安装表箱500个,新增及改造配变21台,新设箱变、环网柜、分支箱60台,低压分支箱385台。
古城上不见炊烟,“煤改电”工程对改善古城空气质量、降低PM2.5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据估算,古城城区内每千户“煤改电”居民客户,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620吨、二氧化硫8500千克、氮氧化物74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