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标准和政策引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尽可能降低财政补贴强度,避免让企业对政策形成依赖,真正做到“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清洁供暖模式。
日前,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清洁供暖”再次成为年度关键词。为了减少雾霾天气频发,确保百姓温暖过冬,清洁供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北方采暖地区的供热面积“十三五”前两年已发展约10亿平方米,这意味着未来三年还有22.3 亿平方米需要采用清洁供暖方式解决,清洁供暖市场需求巨大。按照规划,到2019 年,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率达到50%,替代散烧煤7400 万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率达到70%,替代散烧煤1.5 亿吨。
清洁供暖趋向于多元化
目前,“煤改电”“煤改气”的加速推进,尤其是“2+26”城市,规模比重连年提升。城镇地区在经过大型燃煤锅炉改造后,集中供热基本实现清洁供暖,而新一轮电网改造升级后,各地市供电能力和质量大幅提高,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逐步扩大,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技术不断突破。然而,距离国家规划的“到2021 年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率将达70%”目标依然较远,而且面临着资源、补贴等诸多挑战。
一、经济性问题
经济性问题是制约清洁供暖推广的首要瓶颈。清洁供暖项目初期改造投入大、后期运维成本高,在热、气、电价格不能市场化调节下,项目本身对社会资本的经济吸引力有限。此项工作开展较快的地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财政补贴支持,然而补贴并非长久之计。
二、难以掌握基本数据
因为统计、分析不足等因素,难以充分掌握基础数据,不能因地制宜。比如,气候条件、居民可承受意愿如何?供热面积多大、每年供热量多少等等,对这些众多底数及其动态变化、对比结论,单一政府部门、供热企业短时间内难以全部弄清,最优的区域能源供热方案也就无从说起。
三、平衡难
因为对不同类型技术路线的技术经济性认知争议,或者涉及责任、利益不同,推进清洁供暖工作的不同主体对技术路线的偏好不一致。
四、居民可承受能力低
清洁供暖用户对清洁供暖服务价格的承受能力低,相当数量的供暖用户分布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经济收入水平有限,而且受长期以来的观念、习惯等因素影响,其依赖传统、落后的供暖方式满足取暖需求,对新的清洁供暖方式接受度较低,使清洁供暖服务价格难以充分市场化,但是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推进落实和企业服务创新意识的提高,未来发展可期。
五、建筑节能水平较低
北方地区大部分建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导致取暖过程中热量损耗较大,不利于节约能源和降低供暖成本。
如何解决这些难点呢?因为清洁供暖涉及能源、环保、财政等部门,所以各部门要相互配合。与此同时,供暖成本增高,部分用户反对,气荒、电荒暴露出的问题,需要行业上下联动。改造效率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在重效率的同时切勿忽视质量。
生物质清洁取暖前景广阔
由于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资源丰富,每年可供能源化利用约4 亿吨标煤,资源量较大,分布较广。而且生物质能源最主要利用方式是供暖和供热,尤其在农村地区,生物质资源分散,热用户密度低,最适宜就近推广分布式生物质清洁供暖,替代劣质散煤以减少污染。
但是,虽然近几年生物质清洁供暖发展进入“快车道”,但产业规模化、行业市场化、产品标准化程度仍然很低,主要依靠政府推广,成熟的商业机制尚未形成。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在采购生物质炉具时存在低价中标问题,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阻碍了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门槛相对较低,导致燃料质量参差不齐难把控。此外,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企业使用的成型设备及生产工艺不同,也会造成生物质成型燃料质量不高。生物质成型燃料作为清洁供暖“粮草”,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来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未来生物质清洁供暖发展,一是要加快健全燃料体系建设和完善行业标准,针对木质颗粒和秸秆颗粒应制定不同的排放标准,对不同类别燃料排放进行分级。二是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商严格管理,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意识,主动防范劣质生物质成型燃料流入市场。三是炉具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改进炉膛结构(降低燃烧温度)和炉具半气化燃烧技术研发,生产出热效率高、节能环保、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高生物质炉具。
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政策的驱动下,加上中央以及地方财政的支持,未来清洁供暖将迎来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首先表现为清洁供暖将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多能互补”已成为空气能、太阳能等多产业转型的重点,未来供暖方式将继续向低碳、智能、多样、个性转变,由此带来巨大商机和发展新动能。其次,政策将更加接地气。基于2018 年市场发展情况,对企业,相关部门或将探索更多非现金激励政策模式,对居民,“宜户则户”,做到“因户制宜 自愿选择”。通过标准和政策引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尽可能降低财政补贴强度,避免让企业对政策形成依赖,真正做到“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清洁供暖模式。最后,农村建筑节能将成为重中之重。没有建筑节能保温,农村清洁供暖就像触礁的船只,摇摆不定,掌舵难,扬帆难,行进难。通过既有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实现农房建筑能效水平提升,降低供暖系统运行成本,根本上解决建筑本体用户侧与供暖能耗需求协调发展,降低“返煤”风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清洁供暖工作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和能源压力。一方面,中国经济要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求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会鼓励各种节能设备和技术的推广,所以未来几年,清洁供暖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